• 索 引 号:qz11301-2500-2021-00017
    • 备注/文号:德应急〔2021〕46号
    • 发布机构:德化县应急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9-15
    德化县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德化县森林火灾扑救指南的通知
    时间:2021-09-23 09:10

    德应急〔2021〕46号

     

    德化县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德化县

    森林火灾扑救指南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鉴于我县山区地形复杂、林草茂盛、风大不稳,农村劳力稀缺,扑救工具简陋,传统直接扑救方法危险、低效等问题,造成火灾火势大、蔓延快、阻隔少,难靠近、难扑救、风险大、易伤亡等特点,特制定《德化县森林火灾扑救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德化县应急管理局

    2021年915

    德化县森林火灾扑救指南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高效扑救、安全第一方针,安全有效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鉴于德化县山区地形复杂、林草茂盛、风大不稳,农村劳力稀缺,扑救工具简陋,传统直接扑救方法危险、低效等问题,针对火势大、蔓延快、阻隔少,难靠近、难扑救、风险大、易伤亡等特点,我县在多年扑火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隔离阻火为主、先隔后打、打隔结合”的森林火灾扑救技术,现特制定德化县森林火灾扑救指南。

    一、指导思想

    1.灭火理念上:要改变依靠人力近火追火扑打的传统做法,采用专业高效机具装备,将作战线路上的可燃物预先清理、搬离,最大程度减少可燃物,隔离火源、降低火势;对重要部位、关键火线先实行隔离封控,确保火场可控可打,然后逐个消灭,灭火理念由依靠人力、被动扑救向人机结合、主动控制转变。

    2.指挥方式上:指挥员、队伍配备平板电脑,借助无人机、电子地图、航拍图、植被图、防火设施分布图等资料,对火场地形地貌、植被状况、交通条件、防火基础设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作战方案,编制作战分兵图,发送到扑火指挥微信群,直观下达作战任务,并进行火场动态管理,指挥方式由传统指令性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

    3.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配备专业高效机具装备,大幅度提升队伍的处置能力,减少队员体能消耗,降低队员劳动强度,队伍战力提升要由劳力密集型向技术装备型转变,队伍建设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4.灭火手段上:改变以往盲目近火追打的做法,着重从消除可燃物、隔离火源角度入手,有效降低火势,最终实现灭火,灭火手段由单一扑打向隔离阻火为主、打隔结合转变。

    5.装备机具上:每支队伍配备一台用于作战指挥无人机,以及油锯、修剪机、割灌机等专业高效隔离工具,灭火机具由种类单一、简陋低效、功能简单(扑救)向种类齐全、专业高效、功能多样(隔离、扑救、清理、自救)转变。

    二、指挥原则

    (一)准确定位,综合研判;

    (二)合理调度,响应有序;

    (三)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四)先急后缓,先控后灭;

    (五)善于取舍,讲究效率。

    三、人员装备

    实行分类建设、分级管理,将全县森林消防队伍分县级专业队伍(每支12人)、乡镇级半专业队伍(每支16人以上)、村级群众队伍(每支5-10人)三级,县级专业队伍由县应急局负责组建管理,乡镇级、村级队伍由属地乡镇负责组建管理。按照“队伍精干、装备精良、反应迅速、科学处置”的原则,制定《乡镇、村队伍人员装备标准》,依照队伍类别、规模、承担任务不同,合理搭配劈刀、油锯、修剪机、割灌机、背负式风力灭火机、铁扫把、锄头、油桶、电动喷雾器等专业高效实用机具装备,使队伍兼具隔离、扑救功能,每支队伍的隔离力量配置占75%,扑救力量配置占25%。

    四、战略战术与灭火方法

    (一)战略:先控制后消灭;先隔离后扑救。

    (二)战术:低处入手(作战起点应从火场最低处入手)、低处作战(作战位置应低于火线)。

    1.自下而上,“捧”火上山;(作战起点)

    2.低处作战,确保安全;(作战位置)

    3.两翼推进,山后会合;(方向、终点)

    4.打隔结合,灵活掌握;(方法、手段)

    核心提示:合理选择作战起点和作战线路是关键,作战过程按照火情不明先侦察、地形不利先规避、气象不利先等待原则,观察地形、植被、天气、火势等因素变化,不断调整作战线路的走向或宽度,真正做到有效规避不利地形、易燃植被、恶劣天气、危险火势等,确保科学、高效、安全灭火。

    (三)灭火手段

    隔离阻火为主、先隔后打、打隔结合。

    (四)灭火方法

    1.小火:对于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5度)、植被稀疏、杂草低于50厘米、 风速小(小于3级)、火焰1.2米以下的小火,采用灭火机、铁扫把直接扑打。使用这种方法的概率大约为百分三十,优点是推进速度快,缺点是近距离扑救、有一定的热辐射。

    2.中火:对于地势平缓(坡度15-25度)、植被稀疏(郁闭度0.3-0.4)、杂草高度在50-100厘米、风速较小(3-4级)、火焰高度在1.2-1.8米的中火,应采用边隔离边打方法。选择离火线下方3-5米处,开设一条作战线路(宽2-3米),作战线路与火线保持一定的夹角,形成剪刀差,确保隔离工作有充裕的时间。利用劈刀、油锯、修剪机、割灌机等工具,最大限度清理作战线路上的可燃物,待有效降低火势后,利用灭火机、铁扫把等工具,将余火扑灭。这种方法最常用,概率大约为百分五十,优点是队伍始终处于火线下方,可避免近距离追火高温扑救,遇紧急情况时可沿隔离带可快速逃生,安全有保障;扑救过程队伍主要力量用于开设隔离带,采用先隔离、后扑救方法,高效彻底,复燃概率小,能做到稳扎稳打,稳步推进,可避免盲目追火乱冲蛮干,缺点是推进速度相对于直接扑打方法较慢,每分钟前进8-10米。

    3.大火:对于地形复杂、坡度较大(坡度26度以上)、植被茂密(郁闭度0.5以上)、杂草高度在100厘米以上,遇强风、逆风、不稳定风,火焰高度1.8米以上,易产生林冠火、爆燃火、飞火,难以正面组织扑救的大火,应选择有利地形,采用完全隔离阻火方法。利用劈刀、油锯、修剪机、割灌机等工具开出一条隔离带(隔离带位置极其重要,当火线逼近时,隔离带必须处于下方,宽3-5米),最大限度减少可燃物,火势降低后,利用灭火机、铁扫把等工具,将余火扑灭。必要时以火攻火,快速扩大战果。使用这种方法的概率大约为百分二十,优点是可避免近距离高温扑救,遇紧急情况时可快速逃生,能安全有效控制大火蔓延,复燃概率小,缺点是推进速度较慢,每分钟前进4-5米,开设隔离带消耗体能较大,投入的兵力较多。

    核心提示:每一条火线都随时可能遇到小火、中火、大火,因此,人员与装备搭配不要随意拆散或打乱,保持每队扑救人员与工具完整,以满足扑大火、救大灾要求。

    五、安全防范措施

    1.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理念,每一支队伍配备一名相对固定的专业干部(助理指挥员),全程负责带队指挥,全程把关队伍作战线路的选择、作战位置的确定、作战方法的使用、安全隐患的预判、紧急逃生的组织等。建立指挥员、助理指挥员、队长、组长、队员层级管理制度,角色相对固定,通过层级管理,压实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2.选择作战线路的位置和走向是关键,坚持低处入手、低处作战,做到“六不走”(不走火线上方、不走横线、不走陡坡、不走狭谷、不走草塘、不走中幼林密林)。

    3.坚持定期培训、演练制度,通过实战演练不断强化指挥员、助理指挥员、队长、组长、队员的能力素养和业务水平。

    4.选择有资质的驾驶员,运输车辆要正常保养,强化安全教育,不疲劳开车,人机分离,固定好器材不倾倒漏油,车上人员不吸烟。

    5.各种机械操作手安全距离要足够,防止器械伤人。

    6.通过助理指挥员操作无人机,精准识别每一支队伍的周边作战环境,有效预判和防范安全风险。

    六、安全自救

    如被大火围困,火势较小,情况紧急,取出毛巾沾湿后包住鼻子,保护好头部,往烧过的地段冲出去;如果火势较大,时间允许,利用劈刀、油锯、修剪机、割灌机等隔离工具,就地开辟出一个安全区,然后取出毛巾沾湿后包住鼻子,保护好头部,就地趴下避火避烟;或先开设安全区,再点顺风火解围。

    七、林火蔓延规律及排兵布阵图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