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11201-0400-2023-00004
    • 备注/文号:统计信息
    • 发布机构:德化县统计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3-02
    2022年1-12月德化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23-03-02 16:40

      2022年,德化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聚焦“三提三效”,聚力“强产兴城”,全力开展“1+3”专项行动,聚力推进“三大突破”,经济持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53.44亿元、增长4.7%,增幅与全省持平,位居全市第2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43亿元,增长4%,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1.42亿元,增长6%,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9亿元,增长2.8%,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德化县时隔14年再次入选省经济发展“十佳”县,首次荣膺中国创新百强县。

      一、经济运行有关情况

      (一)三次产业协同并进、回稳向好 

      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9亿元,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14.88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2.41亿元、增长12.1%,牧业产值7.84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0.36亿元、增长5.1%。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蔬菜产量13.13万吨、增长4.9%,食用菌产量0.21万吨、增长6.6%,茶叶产量0.18万吨、增长8%,园林水果产量2.76万吨、增长4.9%,木材产量13.21万立方米、增长11.4%,猪肉产量1.74万吨、增长2.66%,水产品总产量0.16万吨、增长5.1%。

      2.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县1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居全市第3名。一是六成企业保持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20家企业实现正增长,累计产值增长29.8%。其中,产值增速达10%以上的企业有111家。二是主导行业支撑强。陶瓷业、矿山冶炼业、电力业三大主要行业累计完成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8.1%。其中,143家陶瓷业企业产值增长7%,9家矿山冶炼业企业产值增长31.6%,4家电力业企业产值增长0.2%。三是亿元企业贡献突出。10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产值增长9.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7%。四是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6.9%,其中,陶瓷业产销率达96.8%,矿山冶炼业产销率97.7%。

      3.三产业回暖向好。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9亿元、增长2.8%。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增加值分别为5.85亿元、7.9亿元、32.59亿元、16.01亿元、18.67亿元、47.4亿元,分别增长-0.2%、2.8%、1.9%、6%、-0.2%、3.9%。

      (二)三大需求拉动显著、形势良好 

      1.有效投资增幅较快。实施“项目攻坚2022”,全县23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增长25%,其中,2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0%,其中,第四季度重点项目综合考评进入全省前十并获得省正向激励奖励。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5%,高于全市增速17.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

      2.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8亿元、增长5.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其中,177家联网直报的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累计零售额41.91亿元、增长18%。从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9.37亿元、41.15亿元,分别增长16.6%、18.7%,限上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2.78亿元、2.42亿元,分别增长-3.3%、18.1%;从商品类别上看,限额以上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家具类、汽车类销售额为5.9亿元、1.07亿元、19.05亿元、0.46亿元、0.14亿元,分别增长24.7%、28.9%、16.4%、27.8%、-71.4%。 

      3.出口业态不断提级。设立顺美海外仓业务试点工作站,成立外贸孵化中心年度孵化外贸企业30家以上,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46家、总数达785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不断壮大,出口额7.3亿元、增长180%,拉动外贸出口增长70个百分点,成为我县重要出口增长点。预计全年出口贸易总额33.33亿元、增长20.1%。 

      (三)发展质效加快凸显、量质齐升 

      1.工业效益明显提升。工业增加值162.98亿元、增长5.1%,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3亿元、增长5.5%。 

      2.财政收入稳健增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64亿元、增长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7亿元、增长13.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60元,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51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1元、增长6.5%。

      二、经济运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疫情、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外贸市场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不小;二是2022年陶瓷生产所需的瓷土、花纸等原材料同比上涨10%以上,同时,天然气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区间运行(随着海西天然气管网德化支线工程投产通气,有效降低工业企业用气成本压力),成本上涨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负担;三是受疫情和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长时间处于负增长区间,1-12月同比下降4.9%,虽较前几个月降幅有所缩窄,但要实现房地产业较快恢复增长,存在较大压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全力抓好经济运行分析。紧盯一季度经济发展“开门稳开门红”和年度经济增长发展目标,深化落实每月经济运行预警研判机制,及时把握经济发展走势、行业企业运行态势,修订“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适时出台稳经济增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年度发展目标任务。

      (二)全力推动三大需求增长。一是抓好投资拉动。全力开展“项目奋战年”活动,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二是抓好消费促进。积极培育本地消费品牌,常态化推进“全闽乐购”德化促消费活动,加快推进三班茶具城、万达广场等商圈(步行街)发展壮大,引导电商企业开展网上系列促销活动,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三是全力拓展市场。持续开展海外大走访抢订单,发挥外贸企业孵化中心作用孵化壮大外贸市场主体,继续鼓励县内企业积极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发挥顺美海外仓业务工作站作用,试点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仓储物流等服务发展,提升外贸出口发展质效。

      (三)全力促进企业升规纳统。完善“四上企业”监管、培育机制,建立“县领导高位推动-县直部门业务指导-乡镇跟踪落实”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按照陶瓷业、电商业、服务业等分行业进行产值、用电情况匹配测算,逐月跟进摸清企业运行情况,及时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入库申报准备工作,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支撑。

      2022年,德化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聚焦“三提三效”,聚力“强产兴城”,全力开展“1+3”专项行动,聚力推进“三大突破”,经济持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53.44亿元、增长4.7%,增幅与全省持平,位居全市第2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43亿元,增长4%,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1.42亿元,增长6%,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9亿元,增长2.8%,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德化县时隔14年再次入选省经济发展“十佳”县,首次荣膺中国创新百强县。

      一、经济运行有关情况

      (一)三次产业协同并进、回稳向好 

      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9亿元,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14.88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2.41亿元、增长12.1%,牧业产值7.84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0.36亿元、增长5.1%。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蔬菜产量13.13万吨、增长4.9%,食用菌产量0.21万吨、增长6.6%,茶叶产量0.18万吨、增长8%,园林水果产量2.76万吨、增长4.9%,木材产量13.21万立方米、增长11.4%,猪肉产量1.74万吨、增长2.66%,水产品总产量0.16万吨、增长5.1%。

      2.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县1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居全市第3名。一是六成企业保持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20家企业实现正增长,累计产值增长29.8%。其中,产值增速达10%以上的企业有111家。二是主导行业支撑强。陶瓷业、矿山冶炼业、电力业三大主要行业累计完成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8.1%。其中,143家陶瓷业企业产值增长7%,9家矿山冶炼业企业产值增长31.6%,4家电力业企业产值增长0.2%。三是亿元企业贡献突出。10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产值增长9.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7%。四是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6.9%,其中,陶瓷业产销率达96.8%,矿山冶炼业产销率97.7%。

      3.三产业回暖向好。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9亿元、增长2.8%。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增加值分别为5.85亿元、7.9亿元、32.59亿元、16.01亿元、18.67亿元、47.4亿元,分别增长-0.2%、2.8%、1.9%、6%、-0.2%、3.9%。

      (二)三大需求拉动显著、形势良好 

      1.有效投资增幅较快。实施“项目攻坚2022”,全县23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增长25%,其中,2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0%,其中,第四季度重点项目综合考评进入全省前十并获得省正向激励奖励。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5%,高于全市增速17.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

      2.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8亿元、增长5.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其中,177家联网直报的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累计零售额41.91亿元、增长18%。从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9.37亿元、41.15亿元,分别增长16.6%、18.7%,限上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2.78亿元、2.42亿元,分别增长-3.3%、18.1%;从商品类别上看,限额以上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家具类、汽车类销售额为5.9亿元、1.07亿元、19.05亿元、0.46亿元、0.14亿元,分别增长24.7%、28.9%、16.4%、27.8%、-71.4%。 

      3.出口业态不断提级。设立顺美海外仓业务试点工作站,成立外贸孵化中心年度孵化外贸企业30家以上,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46家、总数达785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不断壮大,出口额7.3亿元、增长180%,拉动外贸出口增长70个百分点,成为我县重要出口增长点。预计全年出口贸易总额33.33亿元、增长20.1%。 

      (三)发展质效加快凸显、量质齐升 

      1.工业效益明显提升。工业增加值162.98亿元、增长5.1%,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3亿元、增长5.5%。 

      2.财政收入稳健增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64亿元、增长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7亿元、增长13.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60元,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51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1元、增长6.5%。

      二、经济运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疫情、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外贸市场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不小;二是2022年陶瓷生产所需的瓷土、花纸等原材料同比上涨10%以上,同时,天然气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区间运行(随着海西天然气管网德化支线工程投产通气,有效降低工业企业用气成本压力),成本上涨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负担;三是受疫情和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长时间处于负增长区间,1-12月同比下降4.9%,虽较前几个月降幅有所缩窄,但要实现房地产业较快恢复增长,存在较大压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全力抓好经济运行分析。紧盯一季度经济发展“开门稳开门红”和年度经济增长发展目标,深化落实每月经济运行预警研判机制,及时把握经济发展走势、行业企业运行态势,修订“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适时出台稳经济增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年度发展目标任务。

      (二)全力推动三大需求增长。一是抓好投资拉动。全力开展“项目奋战年”活动,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二是抓好消费促进。积极培育本地消费品牌,常态化推进“全闽乐购”德化促消费活动,加快推进三班茶具城、万达广场等商圈(步行街)发展壮大,引导电商企业开展网上系列促销活动,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三是全力拓展市场。持续开展海外大走访抢订单,发挥外贸企业孵化中心作用孵化壮大外贸市场主体,继续鼓励县内企业积极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发挥顺美海外仓业务工作站作用,试点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仓储物流等服务发展,提升外贸出口发展质效。

      (三)全力促进企业升规纳统。完善“四上企业”监管、培育机制,建立“县领导高位推动-县直部门业务指导-乡镇跟踪落实”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按照陶瓷业、电商业、服务业等分行业进行产值、用电情况匹配测算,逐月跟进摸清企业运行情况,及时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入库申报准备工作,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支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