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11108-1001-2025-00069
- 备注/文号:德财指标〔2025〕207号
- 发布机构:德化县财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6-25
根据《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5年度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通知》(闽财农指〔2025〕31号)精神,经研究,现下达我县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0万元。该资金属于一次性补助,支出列“2130599-其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支出”预算科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扶持重点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联农带农奖补县。资金主要用于联农带农奖补项目建设,奖补项目要严格遵守《国家乡村振兴局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指导意见》和《福建省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带动农户受益。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空间)提升补助。补助资金主要支持补齐必要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水平,每个行政村补助金额按照单个项目总投资的80%进行补助,剩下20%由各行政村自筹,单个村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大拆大建、“面子工程”、盲目造景、“门墙亭廊栏”、“雕像、塑像、景观带”建设等。
二、抓好工作落实
各有关乡镇要根据实施方案,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尽快研究下达项目资金,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明确工作要求,科学安排进度,紧盯节点、倒排工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建设项目年度内完工验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做好相关项目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一项目一档案”。
三、强化资金监管
各有关乡镇要严格按照《福建省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福建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精准使用资金,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防止资金结余,并督促项目业主单位落实必要的配套资金,加强绩效跟踪管理。要根据《福建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指南》,加强项目库建设,资金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择安排。落实《福建省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实施细则》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有效发挥帮扶项目资金对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的带动作用。要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充分发挥12317平台和12345平台作用,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及时录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和福建省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强化监管。要规范项目资产管理,及时将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纳入监管范围,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附件:1.2025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分配表
2.2025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联农带农奖补)任务清单
3.2025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乡村公共空间)任务清单
          4..2025年度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目标表
5.2025年度联农带农典型奖补项目实施方案
6.德化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德化县财政局                德化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 附件1 
 2025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分配表 单位:万元 | ||||||
| 序号 | 乡镇 | 村/主体 | 类型 | 补助 资金 | 备注 | |
| 联农带农 奖补 | 乡村公共 空间 | |||||
| 1 | 龙浔镇 | 英山村 | 
 | 50 | 50 | 
 | 
| 2 | 龙门滩镇 | 硕儒村(德化县儒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50 | 
 | 50 | 
 | 
| 3 | 上涌镇 | 门头村(德化县福门优特农业专业合作社) | 90 | 
 | 90 | 
 | 
| 下涌村(德化云上蓝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60 | 
 | 60 | 
 | ||
| 4 | 葛坑镇 | 湖头村 | 
 | 50 | 50 | 
 | 
| 合计 | 
 | 
 | 200 | 100 | 300 | 
 | 
附件2
2025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联农带农奖补)任务清单
                                                                              单位:万元
|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项目业主单位 | 建设承担 主体 | 建设 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 | 预算总投资 | 补助资金 | 
| 1 | 德化县龙门滩镇林下复合种植提升项目 | 龙门滩镇 | 德化县儒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硕儒村 | 300亩油茶林实施全垦深翻,深度达30—40cm,清除杂草、石块及病腐根系,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吨或商品有机肥500kg,增施钙镁磷肥(每亩20kg)及生物菌肥(每亩10kg),调节土壤酸碱度。清除交叉枝、下垂枝、病虫枝,保留树冠透光率≥40%。在茶油林两侧选用丰产的“钦蜜9号”百香果套种80亩,油茶林两侧搭建镀锌钢管T型架(柱高2.5m,间距3m×4m)。搭建2公里采摘区步栈道;新建200米机耕路及排水系统,购置病虫害监测设备智能虫情测报灯15套,购买无人机设备1台,诱捕器联动系统1套、太阳能杀虫灯20个。 | 85 | 50 | 
| 2 | 德化县上涌镇门头村茶产业联农带农示范项目 | 上涌镇 | 德化县福门优特农业专业合作社 | 门头村 | 提升改良旧茶园30亩,引种金观音茶叶10000株,采购有机肥50吨,通过增施有机肥等改良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新建1座蓄水池,提升抗旱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建设500㎡茶叶加工厂,配备制茶设备(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摇青机、平板机、速包机、压机、空调等)及包装线,设计“门头金观音”品牌VI系统,开发礼盒装、文创伴手礼等产品,引入专业开发设计开发茶文化课程,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茶文化研学,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 150 | 90 | 
| 3 | 德化县上涌镇下涌村高效设施蓝莓栽培项目 | 上涌镇 | 德化云上蓝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下涌村 | 开展土地平整35亩,建设滴灌系统(每株一套滴灌设备,包括滴剑、压力补偿稳流器、出分水头、毛管),水肥排水及回收系统(每行每株需安装排液回收槽或集水盘和回收支管),水肥中心站1座,配备智能配肥机和滴灌机以及控制系统(含补水泵、灌溉泵、配肥泵、配钙泵等),购置蓝莓苗1.5万株、蓝莓种植专用基质400立方、蓝莓专用种植桶1.5万个。通过大棚设施、专用基质、组培繁育技术、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技术等国内外设施农业“植物工厂”标准化种植技术开展高标准设施蓝莓种植。 | 100 | 60 | 
附件3
2025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乡村公共空间)任务清单
单位:万元
| 序号 | 乡镇 | 行政村 | 项目名称 | 建设目标 | 建设内容 | 建设规模 | 补助金额 | 项目进度安排 | 
| 1 | 龙浔镇 | 英山村 | 幸福院公共空间提升 | 补齐农村幸福院周边必要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提升省级五星级农村幸福院公共空间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范围,预计受益人口达3000余人。 | 1、道路与排洪沟渠综合治理,夯实公共空间承载基底。2、广场旧公厕改造升级,优化乡村公共服务设施。3、农村戏台功能修复,重塑乡村精神文化阵地。4、适老化设施配套,构建全龄友好便民场景。 | 63 | 50 | 
 
 2025年7月-12月 
 | 
| 2 | 葛坑镇 
 | 湖头村 
 | 湖头村古寨广场改造提升项目 | 完善基础设施,满足村民休闲、健身等多样化需求。 | 改造提升约1000平方米古寨广场,广场地面改造铺设仿古砖,设置景观墙,配置健身器材,布置休闲椅,对老古寨周边连接外部的主干道及河道护岸进行改造提升,全长约1公里。 | 38 | 30 | 2025年7月-12月 | 
| 3 | 湖头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项目 | 通过花化美化两侧道路,提升湖头村人居环境,打造和美乡村。 | 在道路两侧、庭院周边、山坡等种植香樟、桂花、银杏等乡土乔木,搭配紫薇、杜鹃等花灌木,改造提升3处微景观。 | 20 | 15 | 2025年7月-12月 | ||
| 4 | 湖头村环境卫生治理 | 推进环境卫生治理,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村庄环境。 | 环境卫生治理,配齐垃圾桶等设备,在人流量较大区域设置垃圾收集点;清理脏乱沟渠,对堵塞沟渠进行淤泥、垃圾全面清除,打捞水面漂浮物,修复破损堤岸。 | 7 | 5 | 2025年7月-12月 | ||
| 合计 | 
 | 
 | 
 | 
 | 
 | 128 | 100 | 
 | 
| 附件4 2025年度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目标表 | ||||||
| 项目名称 | 2025年度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 |||||
| 主管部门(单位)名称及部门预算编码 | 德化县农业农村局 | 补助区域 | 有关乡镇 | |||
| 资金情况 (万元) | 资金总额: | 300万元 | ||||
| 其中:财政拨款 | 300万元 | |||||
| 其他资金 | 0 | |||||
| 总体目标 |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主要用于联农带农奖补县、支持补齐必要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水平两个方面。 | |||||
| 绩 效 指 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解释 | 项目单位 | 区域目标值 | 
| 成本指标 | 经济成本指标 | 支持相关乡镇人居环境建设财政投入 | 支持相关乡镇人居环境建设省级财政投入 | 相关行政村 | ≤50万元 | |
| 联农带农奖补资金 | 反映联农带农奖补资金金额 | 上涌镇 | ≤150万元 | |||
| 龙门滩镇 | ≤50万元 | |||||
| 产出指标 | 
 数量指标 | 补助联农带农项目个数 | 反映以乡镇为单位支持联农带农的具体项目数量 | 上涌镇 | 2 | |
| 龙门滩镇 | 1 | |||||
| 质量指标 | 项目验收合格率 | 反映资金支持的项目验收合格率 | 相关乡镇 | ≥95% | ||
| 时效指标 | 2025年12月底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完成率 | 反映2025年12月底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完成率 | 相关乡镇 | ≥90% | ||
| 效益指标 | 社会效益指标 |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 得到补助的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提升的比例 | 相关乡镇 | ≥90% | |
| 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 联农带农奖补区农民满意度 | 项目区农民满意度 | 相关乡镇 | ≥90% | |
| 
 | 人居环境补助的项目区农民满意度 | 项目区农民满意度 | 相关乡镇 | ≥90% | ||
附件5
2025年度联农带农典型奖补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使其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持续稳定增加收入,根据《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5年度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通知》(闽财农指〔2025〕31号)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指导意见》(国乡振发〔2022〕9号)和《福建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福建省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闽乡振函〔2022〕67号)的精神,切实提高帮扶项目资金使用效果,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参加务工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户增收能力,多渠道稳定增加农户收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项目内容
(一)德化县龙门滩镇林下复合种植提升项目。300亩油茶林实施全垦深翻,深度达30—40cm,清除杂草、石块及病腐根系,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吨或商品有机肥500kg,增施钙镁磷肥(每亩20kg)及生物菌肥(每亩10kg),调节土壤酸碱度。清除交叉枝、下垂枝、病虫枝,保留树冠透光率≥40%。在茶油林两侧选用丰产的“钦蜜9号”百香果套种80亩,油茶林两侧搭建镀锌钢管T型架(柱高2.5m,间距3m×4m)。搭建2公里采摘区步栈道;新建200米机耕路及排水系统,购置病虫害监测设备智能虫情测报灯15套,购买无人机设备1台,诱捕器联动系统1套、太阳能杀虫灯20个。
(二)德化县上涌镇门头村茶产业联农带农示范项目。提升改良旧茶园30亩,引种金观音茶叶10000株,采购有机肥50吨,通过增施有机肥等改良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新建1座蓄水池,提升抗旱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建设500㎡茶叶加工厂,配备制茶设备(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摇青机、平板机、速包机、压机、空调等)及包装线,设计“门头金观音”品牌VI系统,开发礼盒装、文创伴手礼等产品,引入专业开发设计开发茶文化课程,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茶文化研学,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三)德化县上涌镇下涌村高效设施蓝莓栽培项目。开展土地平整35亩,建设滴灌系统(每株一套滴灌设备,包括滴剑、压力补偿稳流器、出分水头、毛管),水肥排水及回收系统(每行每株需安装排液回收槽或集水盘和回收支管),水肥中心站1座,配备智能配肥机和滴灌机以及控制系统(含补水泵、灌溉泵、配肥泵、配钙泵等),购置蓝莓苗1.5万株、蓝莓种植专用基质400立方、蓝莓专用种植桶1.5万个。通过大棚设施、专用基质、组培繁育技术、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技术等国内外设施农业“植物工厂”标准化种植技术开展高标准设施蓝莓种植。
三、带动方式
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等多元联农带农模式,通过经营主体采取六类联结机制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纽带。一是就业务工,聘用农户进行生产并支付劳务报酬;二是订单收购,以保底价或订单定价收购农户生产产品;三是承包租赁,有偿承租农户果园、土地、设施设备等资产;四是收益分红,将项目收益切块用于公益性岗位、支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展生产;五是入股分红,农户以土地、生产设施、资金等入股享受分红;六是提供服务,为农户提供生产物资支持、技术培训、代耕代销等全链条社会化服务,全面激活农户增收动能。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各有关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把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作为加强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和促进农户增加收入的重要举措,把产业联农带农富农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调度推进,多措并举抓好工作落实,督促经营主体认真落实联农带农责任和落实必要的配套资金,确保带动效果突出,成效明显。
(二)加强项目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各帮扶项目所在乡镇要把联农带农工作与项目建设管理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科学评估联农带农方式和效果,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动态跟踪掌握情况。省、市将不定期开展联农带农工作核查,县农业农村局将落实联农带农帮扶责任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范围,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对不履行、不落实联农带农机制的项目经营主体,将收回帮扶资金并予以调整更换;对发现的违规问题严肃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嫌违法违纪的,按职责权限和规定程序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同时,各有关乡镇要加强资金使用公示公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三)强化典型培育,注重宣传引导。各乡镇要加大联农带农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度,引导经营性帮扶项目建立联农带农机制;要加大先进典型的培育力度,打造形成一批联结机制健全、带动效果明显、可复制推广的联农带农示范项目,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附件6
德化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空间)提升补助资金的通知》(闽乡振指导函〔2025〕163号)和《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5年度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通知》(闽财农指〔2025〕31号)的精神和要求,为持续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水平,巩固“一清二整三美化”行动成果和“五个美丽”创建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县域统筹、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推进”的思路,巩固提升“一清二整三美化”专项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二、扶持政策
实施项目应当从前期申报项目范围内挑选,集中连片,集中打造,重点支持补齐必要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开展补短板、强弱项、重提升工作,建设道路、沟渠等小型公益项目,实施村容村貌改造等,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公共空间。每个行政村补助金额按照单个项目总投资的80%进行补助,剩下20%由各行政村自筹,单个村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大拆大建、“面子工程”、盲目造景、“门墙亭廊栏”“雕像、塑像、景观带”建设等。
三、实施计划
2025年,我县将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一清二整三美化”和农村建设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充分结合“五个美丽”建设,持续打造特色亮点村,形成“亮点示范、串点成线、区域推进、全面提升”。龙浔镇英山村通过补齐农村幸福院周边必要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提升省级五星级农村幸福院公共空间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范围,预计覆盖的受益人口达3000余人。同时,预计带动社会资金40余万元投入周边古厝改造1栋,用于经营陶瓷直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山区农村公共空间提质提供可复制的“幸福院范例”。葛坑镇湖头村通过改善提升湖山老古寨及周边环境,设置爱心厨房、乡村大舞台、图书棋牌室等休闲活动场所,打造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邻里交流于一体的乡村生活空间,拓宽了群众公共活动空间,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工作实现高质高效,统筹抓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责任分工、督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名单如下:
组  长:蒋声彬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吴荣枢  县财政局副局长
        黄金洪  县农科所所长
成  员:陈允泰  龙浔镇人大副主席
        郑甲强  葛坑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林星海  县财政局农财股负责人
        林亮清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负责人
        陈丽碧  县财政局农财股干部
        李小青  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干部
苏春源  龙浔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干部
王少鹏  葛坑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干部
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由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负责日常工作事务。
(二)强化资金监管。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县农业农村局开展项目实地核查,重点核查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否将项目资金用于负面清单,与小型公益设施、村容村貌改造等,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无关的项目。建立“月调度、季督导、年考核”工作机制,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不断强化各项推进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增强末端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实落地。纪委监委、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严格问责制度,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要及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三)强化宣传引导。有关乡镇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攻坚突破、冲刺争先,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挖掘和培育更多拿得出、叫得响的工作亮点,广泛宣传我县乡村振兴领域的生动实践和经验亮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公网安备:35052602000172号
闽公网安备:3505260200017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