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11901-1100-2024-00006
    • 备注/文号:德龙政〔2024〕20号
    • 发布机构:龙浔镇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3-08
    龙浔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浔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龙浔镇2024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时间:2024-03-08 16:11

      龙浔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浔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龙浔镇2024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德龙政〔2024〕20号

      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镇直有关单位:

      鉴于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对龙浔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龙浔镇2024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龙浔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龙浔镇2024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各部门(单位)、各责任人务必根据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分工,各司其职,落实地质灾害各项防治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龙浔镇人民政府

      2024年3月8日

     

      龙浔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扎实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德化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德地防〔2024〕1号)精神,结合龙浔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分布状况

      (一)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福建省德化县地质灾害复核调查报告》、县自然资源局分别于2008年3月和2010年9月邀请专家勘定形成的《福建省德化县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调查报告》和《德化县地质灾害再排查详情表》及2012年2月、2014年10月、2023年7月排查结果,龙浔镇地质灾害点房屋已搬迁拆除的予以核销;经过治理边坡达到基本稳定的、不列入本年度主要地质灾害点防治(本年度未有核减);新发生的不稳定地质灾害点,纳入本年度主要地质灾害点防治。龙浔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其中,重大隐患点1处、较大隐患点2处(详见附件1),威胁17户和一所学校安全,涉及26人,威胁财产77万元。此外,尚有分布于5个村和2个社区的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19处(详见附件3),威胁32户6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2024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2024年气候趋势展望

      (1)气温

      ①冬季(2月):预计平均气温偏高0.1~1.0℃。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季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强冷空气次数偏多。相对偏冷时段出现在:1月上旬和2月中旬。预计极端最低气温接近常年,中北部-3~-1℃,南部-1~1℃。

      ②早春季(3~4月):预计平均气温16.2~17.2℃,偏高0.1~1.0℃。4月上旬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过程,不利于春播。

      ③雨季(5~6月):预计平均气温23.3~24.2℃,预计平均气温偏高0.1~1.0℃,出现“五月寒”的可能性较小。

      ④夏季(7~9月):预计平均气温25.4~26.3℃,预计平均气温偏高0.1~1.0℃;≥35℃高温日数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偏高。

      ⑤秋季(10~11月):预计平均气温19.1~20.1℃,预计平均气温偏高1.0~2.0℃。

      (2)降水

      ①冬季(12~2月):预计总降水202~239毫米,偏多1~3成。

      ②早春季(3~4月):预计总降水量325~384毫米,1~3成。

      ③雨季(5~6月):预计总降水量588~695毫米,偏多1~2成。

      ④夏季(7~9月):预计总降水量796~940毫米,偏多1~2成。

      ⑤秋季(10~11月):预计总降水量正常。

      (3)台风

      预计2024年登陆或影响德化县的台风个数为4~6个,较常年(5.3个)正常至偏少,台风强度偏强、台风灾害偏重,可能有1~2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德化县,秋季有晚台风登陆或影响。

      (4)主要气候灾害分析

      ①德化县冬季气温起伏较大,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冬季总降水量偏多,需密切关注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不利影响。

      ②春播期需防范低温阴雨,4月上旬可能出现阶段性不利于春播的低温过程。春季强对流天气偏重,需防范雷暴大风冰雹天气的不利影响。

      ③预计影响台风强度偏强,台风灾害将偏重。

      2.2024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德化县2024年降雨趋势,结合龙浔镇地质环境条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较严峻,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宝美、丁溪、大坂、高阳、英山、兴南、浔东等7个村(社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为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

      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范围

      根据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2024年度地质灾害预测,龙浔镇地质灾害的主要威胁为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19处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地段。地质灾害的主要威胁对象是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居住的人员及财产安全。

      结合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2024年地质灾害的态势预测,今年龙浔镇可能造成危害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各相关村责任人应根据本方案列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测和进行防治,并在汛期期间对19处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加强监测。

      三、重点防范期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都是强降雨引发的特点,2024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月1日至10月15日的主汛期。各相关村(社区)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度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确保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镇调整了以镇主要领导、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村(社区)主干组成的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成员,负责协调、组织、指挥全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二)工作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单位(部门)要“以人为本”,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镇人民政府负总责、村(社区)具体负责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

      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具体责任,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根据县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加强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的巡回检查,制定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村(社区)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至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并向县人民政府及县自然资源局报告。

      龙浔自然资源所:建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灾情和险情速报制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分析、判断成灾原因和发展趋势,会同省、市、县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助的部署和技术指导工作。

      镇城镇管理办公室:组织发生地质灾害和险情地区的危房检查,指导群众安全转移;组织抢修因灾受损的市政公用设施及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组织镇相关部门修复对人民群众生活造成直接影响的工程设施。

      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及时掌握灾民安置动态,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协助灾区及时做好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的设置,妥善安置和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向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各相关村(社区居)委会:成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组,主持村(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副主任为具体负责人,村(社区)监测、预报组人员应报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并按照规定长期开展巡查监测工作,对于存在隐患的住房要重点防范,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上报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通知住户撤离。及时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给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受威胁的群众手中,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在地质灾害应急期和灾后抢险救灾期间,灾害点所在村(社区)应立即成立以村(社区)书记为总指挥,村“两委”、镇驻村(社区)工作队、监测、预报组等人员为成员的指挥部,配合县、镇指挥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灾情监测及预报

      1.监测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原则由受威胁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直接危及公路、水利、道路生命线工程等设施和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等,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和预报。

      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工作,防灾责任人为镇政府及部门分管领导;各相关村(社区)负责本辖区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工作,防灾责任人由村(社区)“两委”承担。龙浔自然资源所负责督促监测人员抓好工作落实,按要求建立基础台账,将有关信息录入地质灾害综合管理系统。

      监测的方式有二种,一是设桩监测,二是目视检查。对活动前期处于蠕滑~拉裂阶段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的裂缝进行设桩监测,其余的点采用目视检查的方法。监测内容包括:斜坡裂缝变形位移、灾害体整体变形、建筑物变形、水井水位、泉流量及颜色变化、汛期降雨量等情况。每次观测都要详细记录数据及相关情况,及时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龙浔自然资源所汇报,并通过这些数据及变化情况分析地质灾害的活动状态,为地质灾害预报提供依据。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镇、村(社区)、监测人三级群测群防网络。

      2.预报

      (1)编制《年度防治方案》。龙浔自然资源所应会同镇机关有关单位,拟定《年度防治方案》,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2)编制《村(社区)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以下简称“群众转移预案”)。内容包括: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象;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应急响应;转移工作的实施,包括应急发布信号、转移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或者安全地带;保障措施,包括生活安置及供给、医疗防疫、治安保卫等。

      (3)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与应急响应

      预报的主要依据是降雨量预报结合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

      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为5个等级:Ⅰ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Ⅱ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Ⅲ级,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Ⅳ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Ⅴ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其中Ⅲ—Ⅴ级向社会发布,Ⅰ—Ⅱ级不予发布。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应急响应

      ①Ⅲ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应急响应。根据雨情,镇、村(社区)做好24小时值班工作,按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镇、村(社区)防灾负责人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巡查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险情要立即报告,镇、村(社区)要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②Ⅳ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应急响应。镇、村(社区)应24小时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防灾负责人要加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巡查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镇、村(社区)要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群众转移预案,根据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及时组织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避让。

      ③Ⅴ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应急响应。镇、村(社区)应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准备。要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避让,并组织对其他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包村(社区)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台风暴雨和强降雨期间,镇、村(社区)要积极做好转移避让群众的安置工作,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防止已转移群众擅自回迁;台风和强降雨过后,镇人民政府在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群众适时回迁,并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补充调查,更新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库。

      各村(社区)应对所选定的避险场所和避险路线进行安全评估,确保避险场所和避险线路安全。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

      在汛期期间,各防灾责任人(详见附件4)、监测人、巡查人和协管员要对地质灾害危险点作全面巡回检查,发现问题要责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抓紧整改,并将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及时书面上报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1.汛前检查的主要任务

      要检查各村(社区)防灾责任组织机构是否建立健全,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位,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交整理是否合理、完善,防灾预报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网络是否畅通,危险区域群众的应急转移方案及措施是否得力等。

      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是指在强降雨期间或者之后,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居民居住区或学校等区域或地段。其划定标准如下:(1)居民居住区或学校等房前屋后人工开挖的高陡边坡的坡脚或坡肩边缘;(2)居民居住区或学校等房前屋后高陡自然土质斜坡或坡脚;(3)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低洼地带;(4)侵蚀河岸岸坡边缘;(5)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6)其他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均应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

      2.汛期巡查的主要任务

      进入汛期,应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运行,根据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所确定的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和灾害发生前兆特征(如地声、泉水变浑、泉水干涸、裂缝扩张、醉汉林出现等)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出现险情的,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疏散人员、转移财产,或采取临时支护处理等措施),同时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接到险情报告后,要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调查鉴定险情,提出处理对策措施。

      3.汛后检查的主要任务

      汛期过后,各村(社区)务必认真检查辖区内的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根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情况以及险情是否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等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监测,或者搬迁治理,并通知有关监测单位和监测人。

      (三)抢险救灾

      险情、灾情发生后,镇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龙浔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下称《应急预案》),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灾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龙浔自然资源所要迅速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工作;镇其他有关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及时做好抢险救灾的相关工作。抢险救灾工作要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以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四)灾害报告制度

      1.地质灾害报告的时间要求

      (1)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镇人民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半小时内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2)发生中、小型地质灾害,镇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3)对于发现的地质灾害威胁人数超过50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镇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要在1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县人民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

      2.地质灾害报告的内容要求

      (1)速报报告:负责报告的村(社区)应当根据掌握的灾情信息,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和受威胁的人员和财产等,提出主管部门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应急调查报告: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束后,龙浔自然资源所会同相关村(社区)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①抢险救灾工作;②基本灾情;③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④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引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⑥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⑦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五)《防治方案》实施

      1.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建立镇人民政府负总责、村(社区)和镇有关单位具体负责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建立和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

      2.协调配合,通力合作

      在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信息交流,特别要与气象部门合作,及时掌握雨情,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3.加强指导,健全制度

      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

      (1)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和群众转移预警制度;

      (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3)地质灾害监测制度;

      (4)地质灾害灾情预报制度;

      (5)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6)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

      4.加强监督,强化监管

      镇人民政府将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人为活动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或个人承担。

      5.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干部和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

      (六)防治措施

      结合龙浔镇地质灾害规模、危险性、危害程度、稳定性、经济实力及可操作性,采取搬迁避让、限制性措施及工程治理措施,各地质灾害点防治措施见附件1和附件3。

      1.搬迁避让。在汛期将至把还未搬迁或者工程治理尚未竣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范围内和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至预定安全地点。

      2.限制性措施。限制性措施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内,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居民生产、活动的方式、方法、范围受到某些方面的限制。

      3.工程治理措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只能分期分批进行,安排工程治理要按轻重缓急原则逐步落实。

      六、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责任人

      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渐变或者突变的过程,在出现规模变形之前,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征兆,通过监测,及时捕捉这些征兆,就可以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责任人,原则上是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谁就是责任人。

      附件:1.龙浔镇2024年地质灾害点一览表

      2.龙浔镇2024年地质灾害点监测、防治、抢险救灾责任人一览表

      3.龙浔镇2024年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调查及防灾责任人一览表

      4.龙浔镇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分工表

     

      龙浔镇2024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处置龙浔镇境内突发地质灾害,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德化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德地防〔2024〕2号)精神,结合龙浔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预案的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

      1.编制依据。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泉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规定,编制本预案。

      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在龙浔镇境内突发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工作原则。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和应急处置机制,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力争做到“不死人,少损失”。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镇机关有关单位和各村(社区)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按照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别分别管理,条块结合。

      二、监测方案

      (一)镇人民政府成立监测组,人员由龙浔自然资源所、镇城镇管理办公室和各驻村(社区)工作队组成。

      (二)灾害点所涉及的村(社区)应成立地质灾害监测组,选派数名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村(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监测组成员。监测组责任人对辖区内的灾害点进行定期巡查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年1-3月和10月16日-12月为正常时段,每一个月观测一次;每年4月-10月15日为汛期,每10天观测一次;暴雨期间每日观测一次,每次巡查监测应做好记录。

      暴雨期间,镇监测组应与村(社区)监测组到各灾害点进行实地巡查,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向各个监测点了解情况。

      三、地质灾害临灾预报

      镇村(社区)监测组人员、居民群众发现异常情况、灾害前兆和险情时必须及时向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镇指挥部要马上组织人员到现场落实,并立即通过电话或传真上报县委办、县政府办及县自然资源局,由县人民政府通过电话、电视、广播和书面形式向灾区发出临灾预报。

      四、临灾应急

      县人民政府发布临灾预报,宣布灾区进入临灾应急期,镇、相关村(社区)配合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立即开展工作。首先,要有组织地把灾区居民、财产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继续进行灾情监测,对灾情趋势进行预测,及时制止导致灾害加剧的动力破坏,如挖排水沟、打抗滑桩等。

      五、灾后抢险救灾

      地质灾害发生时,镇挂钩村(社区)领导、驻村(社区)工作队、灾区所在村(社区)应在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导下,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一)迅速进入灾区了解灾情,按速报制度要求在24小时内提交速报报告,根据已经获得的可靠信息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人数、财产损失情况、地质灾害类型。

      (二)抢救受灾群众,帮助和医治伤病人员,把险区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做好灾民的安置工作。搬迁的群众可临时安置在就近的避灾点。

      (三)协助县有关部门抢修被破坏的供水管道、供电线路、通讯系统、公路、桥梁和水利设施,保证生命线工程尽快恢复使用。

      (四)提出灾情趋势研究意见和防灾抗灾工作建议,计算筹集防灾救灾资金和物资。

      六、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镇人民政府成立以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指挥长、各挂钩村(社区)领导为副指挥长,镇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村(社区)主干为成员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在龙浔自然资源所。

      (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责。负责对辖区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协调、指挥,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部署作出重大决策;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的需要,紧急调集抢救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三)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部门)职责

      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组织协调县卫生部门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做好信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工作。

      龙浔自然资源所:建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灾情和险情速报制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汇集、上报灾情、险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分析、判断成灾原因和发展趋势;会同省、市、县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助的部署和技术指导工作,按有关规定向省、市、县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应急处置的结果。

      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协助组织和督促有关单位开展水库库周、库坝、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巡查、抢险、救助工作;负责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的处置;及时向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通报降雨信息、汛情动态,协助组织灾区供水部门加强对有关设施的防护和巡查,保障灾区供水。

      镇城镇管理办公室:组织发生地质灾害和险情区域的危房检查,指导群众安全转移;组织抢修因灾受损的市政公用设施,尽快修复对人民群众生活造成直接影响的工程设施及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及时掌握灾民安置动态,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协助灾区及时做好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质供应点的设置,妥善安置和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向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镇社会治理办公室:协助做好受灾害威胁的居民及其他人员疏散,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被埋压人员进行抢救,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做好灾区社会治安工作,防止因突发性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

      镇企业服务中心:汛期时做好龙浔镇企业和非煤矿山地质灾害威胁区域人员疏散工作。

      各村(社区居)委会:成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组,村(社区居)委会主任为具体负责人,村(社区)监测、预报组人员应报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备案,并按照规定长期开展巡查监测工作,对于存在隐患的住房要重点防范,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即时上报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并及时通知住户撤离;台风暴雨期间接到上级通知需要转移的,要认真组织群众安全搬迁转移。在地质灾害应急和灾后抢险救灾期间,灾害点所在村(社区)应立即成立以村(社区)书记为总指挥,村(社区)“两委”、镇驻村(社区)工作队、监测预报组成员等为组成人员的指挥部,配合县、镇指挥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七、善后处理工作

      (一)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发生后,所在村(社区)要做好灾区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及时部署地质灾害治理或搬迁,协调处理善后工作。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做好救灾物资调配和灾民安置工作;经济发展办公室要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或避让搬迁补助;宣传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指导,按县有关规定组织新闻单位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抢险救灾的工作情况。

      (二)龙浔自然资源所要认真督办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协助组织受灾害威胁居民的避让搬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将地质灾害调查处置结果上报省、市、县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三)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应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四)龙浔镇地质灾害应急处理保障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1)监测预报组:牵头人:方章谈 成员:苏隆滨 孙巧敏 林思耿

      (2)抢险救灾组:牵头人:孙锦延  成员:林中聘 赖冠凌

      (3)物质保障组:牵头人:潘堡强  成员:陈林辉 林燕燕

      (4)宣传动员组:牵头人:苏自艺  成员:张巧玲 陈华杰

      (5)医卫防疫组:牵头人:黄丽萍  成员:刘惠云 陈巧滢

      (6)灾后重建组:牵头人:王永鑫  成员:李金印 林积茂

      (7)灾情评估组: 牵头人:方章谈 成员:苏隆滨 孙巧敏 林思耿

      (8)治安消防组:牵头人:林竞辉 成员:林中聘 池英昕 黄剑锋

      (9)资金保障组:牵头人:林贵扬  成员:郑声斌

      (10)生活安置组:牵头人:潘堡强  成员:陈林辉  林燕燕

      八、责任与奖惩

      (一)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对不及时按本预案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信息、不服从指挥调度、不认真负责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引发地质灾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