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11100-0500-2025-00166
- 备注/文号:德政〔2025〕128号
- 发布机构:德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8-26
县人大常委会:
现将我县202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报告。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积极发挥好财政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努力进取,将习惯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的指导方针,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强化重点保障,财政总体运行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7.64亿元,增收0.16亿元,增长0.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2亿元,增收0.63亿元,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7亿元,增支3.02亿元,增长16.3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3.73亿元,增收1.33亿元,增长55.4%。政府性基金支出11.42亿元,减支0.24亿元,下降1.9%。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4万元,上半年尚未安排支出。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19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61亿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
1.2025年上半年法定债务情况:截至2025年6月底,全县法定政府债务余额118.4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37.08亿元,专项债务81.33亿元。上半年偿还本金0.47亿元(含再融资偿还0.05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4.77亿元,支付利息1.77亿元。
2.2025年上半年债券支出情况:2025年上半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县新增专项债券资金4.77亿元。截至6月底财政拨付1.7亿元、拨付进度35.7%,项目单位支出1.7亿元、实际支出进度100%,总体支出进度35.7%,主要是受天气和内部审批流程及土地报批等影响,导致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偏慢。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聚财源、稳增长、增后劲,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根基。一是攻坚克难聚财源。落实财税协同共享机制,通过加强对外地施工企业纳税、分行业纳税纵横对比、招商企业(开竣工项目)纳税情况梳理等数据分析,同时加强主体税种重点监控和一般税种密集监控,按月按季调度推进收入入库,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做到应收尽收。1-6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0.9%、4.9%,增幅居全市第6位和第4位。二是抢抓机遇争资金。持续优化“政策分析+项目储备+精准申报”的闭环工作机制,围绕省、市投资导向,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着力进行项目谋划、储备、包装,确保谋划项目与上级政策紧密衔接、高度匹配,不遗余力争取转移支付补助、社保资金兜底、关键产业布局、特色产业扶持、基础设施投入等政策红利。1-6月全县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2.79亿元。积极抢抓省“自审自发”试点契机,落实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加快优质项目滚动接续储备,向上争取更多债券额度保障重大项目建设。1-6月争取专项债券资金4.77亿元支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古洋产业园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动态跟踪资金使用和建设进度,严格落实“周统计、月通报”机制,保证资金拨付与实物工作量同步。三是精准施策育财源。加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放大财税与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叠加效应,落实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推动企业扩产增效、技术改造创新、工业设计提升、电商发展壮大、商贸繁荣发展、品牌提升、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保护、强化金融服务、稳工稳岗等,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负担稳预期。1-6月兑现本级惠企资金4079万元。拨付510万元用于微短剧拍摄、蔡国强烟花秀表演、2025年泉州德化雾凇冰雪温泉季、乐在旅途、埃文·凯尔国礼溯源德化行、泉州市少年儿童锦标赛、泉州市第十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比赛等,助推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海关物流监管中心建设。出台财政金融协同支持陶瓷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综合运用“专项信贷额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组合措施支持陶瓷新质生产力发展。1-6月利用县级企业应急周转金、银行机构金融产品等为1883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转续贷35.04亿元;利用省“金服云”平台,推动141家次企业获得省技改贷、乡村振兴贷、技术创新贷共14.86亿元。
(二)保基本、兜底线、惠民生,绘就共同富裕温暖底色。一是倾力投入,民生底线越织越牢。严格预算执行管理,采取压减一般性支出、推行部门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资产管理、规范政府采购等方式,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始终将群众需求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完善民生投入机制,继续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七成以上用于民生,1-6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7亿元,增长16.35%,其中民生支出16.44亿元,增长10.4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59%。1-6月,农林水支出1.94亿元,支持耕地地力保护、高标准农田、“一村一品”等项目建设,加快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做强做优特色农业产业带。教育总支出6.69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5.16亿元,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投入,高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推动职业教育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教育基建支出1.53亿元,支持中小学新改扩建,逐步探索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卫生健康支出0.73亿元,统筹用好医疗领域相关资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落实好生育补贴等生育支持政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1亿元,重点用于推动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支持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养老托育体系,扩大普惠养老托育服务;支持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以及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二是靶向发力,重点根基越夯越实。持续提升项目筹融资水平,建立完善项目资金清单台账,将全县128个财政性投资重点项目全部纳入筹融资攻坚范围,逐个摸底项目资金需求、资金拼盘、资金争取等情况,对项目筹融资工作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在动态跟踪中发现、破解筹融资难题。充分整合利用上级补助、专项债券、土地出让金、企业化融资等渠道,努力实现财政资金资源优化配置,1-6月拨付12.28亿元支持公路、教育、园区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勤俭节约,紧日子底色越淬越硬。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大力压减非急需和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政策落地和民生事业发展。
(三)促改革、强绩效、防风险,提升现代治理过硬本领。一是破立并举促改革。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理念,坚持预算编制量入为出、支出安排有保有压、政策规定应保尽保,打破“基数+增长”的惯性思维和固化状态,按照“三保”支出、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PPP支出责任、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保障事项和其他事业发展支出等分序编制预算。二是效益优先强绩效。加强财政监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开展群腐检查督导工作。推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扩围提质,优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改进管理和完善政策的挂钩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审核绩效目标,审核通过项目绩效目标1162条,对未按规定设定绩效目标或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回,同时组织全县85个部门(单位)开展2024年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填报审核。不断健全评审制度,进一步完善业务规则和内部管理规则,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投资效益。1-6月完成各类评审项目41个,送审金额15.82亿元,审定金额14.41亿元,核减金额1.41亿元,核减率8.91%。三是坚守底线防风险。坚持把“三保”摆在工作优先位置,严格“三保”范围标准,对“保工资”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三保”政策落实到位。强化专项债券项目资产管理、收入归集,确保债券本息按时足额兑付。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统计监测机制,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看,需关注的问题: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增长后劲不足。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延续和优化部分减税降费政策等影响下财政收入增收后劲不足,受去年缓征税款入库抬高基数、非税收入基数较大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呈前高后低的态势,增长十分乏力。二是土地出让金收入体量小,重点项目资金保障难度加大。上半年全县土地出让金收入3.38亿元,相较于2025年全县128个财政性投资重点项目52.72亿元资金需求,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保障难度加大。上级依托系统对政府性基金收支运行等实施监测,不断强化“以收定支”管理规定,在收入未达到支出需求时系统将自动锁定无法办理支出。三是债务化解压力不断加大。债券资金争取连续几年创新高,债务率从2021年105%上升到2024年末的160%(2024年和2025年专项债券资金暂不计入债务率核算范围),风险档次为黄色,2025年预计需还本付息9亿元,在再融资比例较高和综合财力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争取债券资金空间有限,容易造成债务率的攀升,且霞田文体园和红旗坊PPP项目预计在2025年和2026年到付费期,预计两个项目每年需支付3.7亿元,还本付息压力加大。
四、下阶段工作重点
面对新形势,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县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盯上级财税改革新动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保民生工作,全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做大总量,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稳步提质,狠抓收入,优化支出,确保财政运行顺畅高效。
(一)聚财有方,千方百计壮大财力。一是“颗粒归仓”,确保应收尽收。围绕年度收入增长3%目标任务,加密经济部门定期会商调度、重点税源定向调度、涉税信息数据分析共享,建立健全对规上、限上、纳税大户和新招引项目全覆盖的经济税源信息动态跟踪分析机制,落细落实财源税源项目攻坚。深挖非税收入资源,强化非税收入储备,加大盘活资源(资产)力度,将闲置低效的资源切实转化成财政收入。二是“跑项争资”,奋力向上争取。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市政策动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上级政策信息,深入研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各类投资政策,找准我县与上级政策的契合点,为争取资金提供政策依据。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新,确保项目储备充足、质量过硬。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及时了解上级资金安排意向和申报要求,主动汇报我县项目情况,紧抓2024年和2025年新增专项债券暂不列入债务率考核范围的有利窗口期,争取更多的债券资金支持我县项目建设。三是“放水养鱼”,壮大实体产业。迭代优化县级产业政策体系,狠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立足杠杆思维,完善“财政+基金”“财政+担保”“财政+信贷”等模式,用足用活融资担保、贷款贴息、财政奖补等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推动融资担保增量扩面,推进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切实为企业减负担、增动能。
(二)用财有度,精打细算提升效益。一是长短结合。长期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支撑作用,围绕“十四五”“十五五”重大项目、重要目标,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约束性;短期方面,突出年度任务,重点保障基本刚性支出和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实时跟踪狠抓各类资金支出进度,落实资金直达机制,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保压结合。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坚持做好“三保”预算执行监控。加大对民生支出的财政投入,将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七成以上,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保障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进一步落实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腾出宝贵财力集中用于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三是急缓结合。科学合理做好财政资金管理和库款调度,把握好中央财政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的政策导向,突出民生保障和消费拉动,统筹安排资金,及时足额保障民生急需项目支出和惠民惠企政策兑现。对其他未按照序时进度推进或前期工作不扎实、不到位的项目,据实灵活调整预算拨款,防止资金闲置。
(三)理财有为,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一是深化预算改革。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将零基预算管理要求贯穿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项目实施、项目调整、项目终止等全过程。扎实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促进财政业务协同。持续推进预决算公开,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强对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和考核,将年度预算和绩效目标紧密结合。二是严格财政监督。加快健全依托大数据对财政资金进行全覆盖、全流程穿透式监测预警,提升财会监督智能化应用。强化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聚焦财政、财务、会计领域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力度,维护财经秩序,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对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把关,参与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进一步严格财政评审。坚持以完善监管体系为核心、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采购程序为手段,努力实现采购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三是防控债务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闭环管理,建立债务动态监测机制,稳妥推进落实化债方案,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完成年度化解目标任务。准确把控“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关系,进一步压实债务化解主体责任,通过资产处置、增加财政收入等方式拓宽偿债资金来源,确保存量债务规模有限压减,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德化县人民政府
2025年8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