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11100-0500-2022-00165
    • 备注/文号:德政〔2022〕98号
    • 发布机构:德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8-23
    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德化县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08-23 17:29

    县人大常委会:

      现将我县2021年财政决算情况向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请予审议。

      2021年各级各部门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紧紧围绕“一二三四”工作主线,实施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财政安全平稳运行,财政决算情况总体较好。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重点报告以下情况:

      一、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328万元,完成预算的103.4%,比上年增长13.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50706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5002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2832万元、调入资金98644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4752万元,收入合计493284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1812万元,比上年增长7.3%(从2021年起,省以下财政总会计制度不再实行权责发生制,改为收付实现制,按收付实现制口径对比增支44610万元,增长15.5%)。加上上解上级支出791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1652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2645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12万元,支出合计454139万元。

      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39145万元(含部门结转指标15824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度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296515万元,完成预算的114%,比上年下降16.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298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38247万元、上年结转收入65839万元,收入合计503899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338948万元,比上年增长3.6%。加上调出资金9694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5500万元,支出合计441397万元。

      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62502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度使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74.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7万元,收入合计574万元。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70万元,比上年下降74%。

      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4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度使用。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858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比上年下降0.8%。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2890万元,收入合计51476万元。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4694万元,比上年增长4.5%。

      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6782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度使用。

      (五)债务举借情况

      省财政厅核定我县2021年债务限额88741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402342万元、专项债务485069万元)。至2021年12月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65292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04427万元、专项债务348495万元)。全县债务风险指标全部控制在警戒线内,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的债务限额之内,政府举债规模适度,债务风险可控。

      二、财政决算有关情况说明

      (一)强化收支管理,财政统筹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积极研判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强财政与经济同频分析调度,多措并举培植财源,扎实组织财政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实财力支撑。一是组织收入有为增实力。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89亿元,增长1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3亿元,增长13.8%,增幅分别居全市第4位和第5位,高于全市增幅2.5个和2.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税性比8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性比75.6%,分别比上年提高1.8个和1.9个百分点,财政实现收入规模与质量双提升。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增财力。全面梳理研究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政策和重点投向,完善部门会商对接机制,履行向上争取支持主体责任,协同合力策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落实资金争取排名评比制度,亮晒成绩单,争取最大政策红利,全年共向上争取资金16.01亿元,增长6.1%。三是严控一般性支出降成本。严格落实零基预算,打破“基数+增长”固化格局,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加强预算源头严编严审和支出执行严管严控,细化压减一般性支出,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全县一般性支出2.13亿元,同比下降4.6%。四是盘活用好存量资金增效益。常态化开展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全年共收回部门结转结余资金1213万元统筹用于重点急需的领域支出。五是动态监控“三保”兜底线。科学测算2021年“三保”支出需求和可用财力,坚持“三保”在预算安排中的优先顺序,按月分析监测“三保”预算执行情况,纠偏压实“三保”支出责任,守牢“三保”底线,足额兑付“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资金支出16.81亿元。

      (二)围绕发展大局,实体经济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年”和“营商环境提升年”,制定实施精准管用、更可持续、提质增效积极财政政策体系,促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支持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发展。落实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陶瓷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等政策措施,推进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兑现,强化产业链韧性,支持中小企业培优扶强、技术改造,促进制造业优势龙头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全年拨付惠企资金2.62亿元,增长9.2%。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效帮助市场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全年新增减税降费0.85亿元。二是支持实体经济有效运用金融工具。继续整合现有财政金融政策,持续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大金融纾困扶持力度,帮助市场主体缓解资金难题。运用“金服云”平台帮助72家企业成功申报项目,获得省纾困贷款2.88亿元;继续推广科创贷、新秀贷、瓷艺贷、电商贷等政银合作金融产品业务,向76家企业发放贷款0.7亿元;利用应急保障周转资金,帮助82家企业转续贷6亿元。三是支持精准招商培育发展新增长点。落实招商选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落地监督管理,兑现招商引资奖补政策,增强招商选资实效,从政策、审批、配套等多方面精准发力,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或引进优质项目洽谈、签约、落户德化,助推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四是支持全域旅游提速发展。全力支持陶瓷游、山水游、乡村游等三大旅游产品打造以及网红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开展考古挖掘、保护修缮和陈列布展,推动德化窑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投入3700万元用于继续巩固提升“一清二整三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支持三个县级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将旅游业打造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五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树立市场化思维和经营城市理念,创新完善“财政+国企+金融”融合运作机制,构建预算管理、债务空间、PPP模式、国企一体化运作的大财政支撑体系,全年拨付43.8亿元保障全县153个财政性投资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三)完善保障体系,重点领域保障力度不断增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提品质,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25297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2%。一是有力保障疫情防控经费。落实核酸检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医疗机构救治、基层防控等经费,建立资金拨付和物资采购“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财政保障无缝衔接、高效运转,全年共拨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费3249万元。二是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支持全县政策性粮油储备收购、保管和轮换等,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切实增加农民收益,全年拨付粮食风险基金660万元;激发农民粮食生产动力,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发放耕地地力补贴1534万元。三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规定,推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基建支出2.4亿元用于实施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建设,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推动稳住就业基本盘;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补助力度;支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继续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退役军人生活补助标准。五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增强突发重大传染病应对处置能力,有力支持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能力建设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建设。六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2.66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创收、低收入农户居住条件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七是加大生态环境支持力度。投入1.01亿元用于水环境整治、生态综合治理、城乡环境整治和加快推进闽江、晋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等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991万元,比上年增长2.9%。主要用于党派、人大、政府、政协、群团等行政管理部门日常运转支出。

      2.公共安全支出15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主要用于落实政法部门省定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公共安全转移支付补助。投入546万元用于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

      3.教育支出(教育事业费支出)81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2.2%。主要用于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生均公用经费等,执行“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规定,并扩面至非义务教育教师。投入4055万元用于工艺美术学院和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支出;投入2377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修缮及安全保障建设;投入9218万元用于学前教育支出。

      4.科学技术支出6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9.3%。主要用于企业研发创新改造、知识产权保护、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技术普及支出。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172万元,比上年增长26.8%。投入1364万元用于文物保护、申遗项目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支出;投入460万元用于全域旅游文化推介支出;投入1156万元用于广播电视运行与宣传支出。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731万元。投入7379万元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投入5557万元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支出;投入1944万元用于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投入1891万元用于抚恤和退役安置支出;投入1529万元用于残疾人事业支出;投入1114万元用于就业补助支出;投入883万元用于社会福利支出。

      7.卫生健康支出19190万元,比上年增长5.4%。投入6538万元用于公共卫生服务支出;投入3738万元用于计划生育服务和综合奖补支出;投入2827万元用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助支出;投入2699万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投入1767万元用于公立医院改革支出。

      8.节能环保支出11300万元。投入4326万元用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支出;投入3701万元用于小流域治理和污染防治支出;投入1162万元用于天然林保护支出;投入1000万元用于城市污水厂配套管网建设支出。

      9.城乡社区支出28975万元,比上年增长36.2%。投入22170万元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设施建设支出;投入2681万元用于城区卫生保洁等支出。

      10.农林水支出50944万元,比上年增长0.6%。投入4705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支出;投入1389万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投入4229万元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培育支出;投入10244万元用于中小河流域治理、安全生态水系、水土保持、农村水利等水利建设支出;投入6545万元用于“一事一议”和村级组织运转支出;投入4656万元用于巩固脱贫衔接乡村振兴和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支出。 

      11.交通运输支出14207万元,比上年增长9.8%。投入9534万元用于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联二线龙门滩至碗坑路段建设、南埕桥改造等公路改造提升支出;投入2501万元用于公路养护支出;投入1179万元用于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车补贴支出。

      12.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02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主要用于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增产增效、企业奖补、企业参展和陶瓷品牌宣传支出。

      13.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880万元。投入3230万元用于扶持涉外企业拓展市场、出口信用保费和商贸企业补贴。

      14.金融支出167万元。

      15.援助其他地区支出296万元。

      16.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083万元。投入972万元用于土地整理复垦专项支出。

      17.住房保障支出2377万元。主要用于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

      18.粮油物资储备支出708万元。主要用于粮食风险金和粮食产业发展支出。

      19.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996万元。主要用于应急管理事务和消防事务支出。

      20.债务付息支出10184万元。

      21.债务发行费用支出55万元。

      22.其他支出2572万元。主要用于重大活动和综合整治支出。

      (四)坚持创新落实,财政运行管理机制不断优化

      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财政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继续巩固提升预算绩效管理阶段性成果,建立健全绩效指标库,强化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全流程监管。完成2020年度161个项目5.07亿元绩效自评,选取8个项目2.45亿元及9个部门开展绩效重点评价和部门整体评价;做好2021年度167个项目5.55亿元预算绩效目标监控管理。二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如期上线运行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模块,完善人员基础信息库,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提升财政监督管理成效。落实常态化监管机制,重点推进“1+X”、直达资金、专项监督检查等工作开展;强化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将扶贫、乡村振兴等涉农资金5.18亿元纳入系统进行动态监管,惠及群众 7.05万人(户)。四是强化财政运行风险防控。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有效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财政“三保”、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硬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依法依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从总体上看,2021年全县预算执行总体正常,但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国内疫情局部多点散发等多重因素对制造、出口、商贸、消费等领域造成冲击,我县陶瓷出口影响较大,财政收入支撑走弱;二是支持疫情防控、企业复工达产和“六保”支出等重点领域刚性需求不断加大,财政收支处于常态化的极度“紧平衡”状态。三是国有企业市场化融资运作不够顺畅,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压力较大。 

      为此,县政府将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不断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质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从组织收入、向上争取、统筹保障、防范风险、财政管理等各方面入手做好财政各项工作,有效推动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附件:2021年度德化县财政收支决算表(草案)

      德化县人民政府

      2022年8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