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农函〔2025〕54号
答复类型:A
林传景、陈丽珍等2位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名特优新农产品与文旅推介宣传相结合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们对我县农产品品牌和农旅融合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该提案经我局会同县文旅局、县文旅集团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致力品牌筑基,厚植产业优势。近年来,我县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根基,匠心打造“德化农优”区域公用品牌并完成商标注册,覆盖品类达25种。突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县建设,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4个、特质农品8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8个、省市知名农产品品牌9个。为有效激活品牌价值,提高农产品IP辨识度,我县精心设计并投入使用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形象IP,显著带动了产品溢价。同时,依托特色优质农产品,着力建设黑鸡文化产业园、春秋葡萄酒庄、英山淮山深加工、大铭生姜等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出一批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研学)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观光园,构建“从田间到体验、从产品到文化、从农民到产业主体”的全产业链结构。
二、借力文旅平台,拓展品牌声量。积极利用石牛山、九仙山等核心景区资源,在游客中心、商业街等关键节点布局农产品展示专区,鼓励名特优新农产品进驻景区特色门店。通过在景区文旅活动中嵌入优质农产品宣传展销环节,有效促进了“旅游流量”向“农产品销量”的转化。同时,精心策划举办母亲花节、淮山文化节、葡萄丰收节、油茶文化旅游节等系列主题节庆推介活动,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显著拓宽了我县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宣传渠道与提升知名度。
三、深化农旅融合,激发消费动能。创新推出“文旅消费组合包”,实现景区门票与优质农产品消费的联动优惠。联动景区酒店、周边民宿与餐饮单位,共同开发“石牛山特色美食套餐”,并在菜单中清晰标注食材来源及文化故事,形成“游、品、购”的消费闭环。持续打造“一县一桌菜”地域美食IP,成功举办“瓷都盛宴”美食文化节、生姜美食啤酒节、瓷光夜市美食美器文创市集等活动。积极“走出去”,在北京、福州等地举办德化美食美器推介会,推动“舌尖上的德化”走向全国。今年“五一”期间,在红旗坊(一期)试运营现场开设的“德化好礼”主题展区,其农产品展区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选购,反响热烈。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们的宝贵建议,持续巩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成果,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围绕核心名特优新农产品,重点强化电商直播带货这一新兴渠道的深度应用,充分利用我县名特优新农产品直播基地(2025年1月建成)的核心平台作用,并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直播基地运营效能和转化能力,使其成为驱动我县农产品销售增长的新引擎,并深度赋能农文旅融合,实现品牌价值提升、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多赢目标。一是打造“直播基地+”矩阵,构建多元化直播生态。直播基地委托县融媒体运营,依托基地资源,培育更多“新农人主播”,策划“产地溯源直播”、“文旅场景直播”、“工坊体验直播”等模式,深化农文旅直播内容,创新文旅伴手礼开发,将“可看”的文旅资源转化为“可购”的消费场景。二是深化协同合作机制,放大直播效应。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与文旅企业、酒店餐饮、电商平台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完善产销对接和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建立清晰的直播带货销售分成机制,保障参与的各经营主体,尤其是生产端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合理收益,激发内生动力。建立直播选品库和准入标准,确保直播产品质量可控、供应稳定。三是创新营销宣传与品牌塑造。系统策划全年农文旅品牌传播节奏,结合时令节气、农事活动、文旅热点,打造系列化、主题化营销事件,加强与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利用短视频技术,制作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宣传素材,在直播内外形成传播闭环。
再次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欢迎继续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办单位:德化县农业农村局
分管领导:林富杰
经办人员:曾丽婉
联系电话:23597101
德化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8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