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泉州这一年|德化:文物“活”了 旅游“火”了
时间:2022-08-25 15:09 浏览量:
     千年瓷都,窑火不熄。

      

    走进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的德化陶瓷博物馆,一件件文物,仿佛一段段会说话的历史,诉说着瓷都德化千年以来,以瓷立县,以瓷扬名的过往,激励着一代代人续写瓷都新的辉煌。
     

     

      

    “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在唐代德化诗人颜仁郁笔下,整个村庄里,老少制造陶瓷的场面如在眼前,寥寥十四字,勾勒出了当时德化陶瓷业的兴盛画面。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德化全县目前已发现的自唐至民国的窑址达200余处,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坡长达57米,共有17间窑室,出土6790多件瓷器。
     

     

      

    这些文物,仅仅只是德化大量涉瓷文物中的“冰山一角”。2021年7月,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德化的文物保护工作更是步入了“快车道”。
     

     

      

     

      一

      

     

      谋划长远

      下好文物保护“先手棋”

      

     

     

      

     

      据介绍,德化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7个,其中国家级1个(屈斗宫德化窑遗址),省级6个;现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1个(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67.4公顷,包括龙浔镇的屈斗宫遗址片区(6.5公顷)、三班镇的尾林-内坂-大垄口-梅岭遗址片区(60.9公顷),世界遗产点位于该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

      

     

      图片

     

      尾林—内坂窑址。郑永集 摄

      

     

      图片

     

      屈斗宫德化窑址坡长达57米,共有17间窑室。

      

    近年来,德化县积极探索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文物巡查执法与保护,突出文物展示与利用,推动文物保护与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
     

     

      

    在德化县,文物保护工作从来不坐“冷板凳”,而是被列入“顶层设计”。德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特别是德化窑申遗以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来,德化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推进会10余次,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出台《加强德化窑遗产区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德化窑遗产点日常工作养护方案》等规章制度,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遗址公园的日常保护管理经费,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纳入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确保申遗和公园建设有序推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德化窑址(屈斗宫窑址、尾林—内坂窑址)

      

    业内人士都明白,文物保护工作中,前置把关十分重要。德化文物点多面广,窑址点大多数位于城关两镇以及城区周边,是城市建设的集中区。面对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当地坚持文物第一为主要原则,统筹抓好文物保护,把文物保护审批纳入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的行政服务前置审批范畴,确保文物部门提前介入,有效预防施工建设中损坏文物的行为。
     

     

      

    文物保护需要有远见。这方面,德化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要求、高水平编制相关规划方案,组织编制《德化县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8-2030)》《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2022-2035)》《德化窑环境整治与保护展示工程方案设计》等规划,统筹抓好德化窑址文物保护、展示和利用。
     

     

      

    在遗产点的保护方面,德化更是不遗余力。当地将德化窑址遗产点纳入到《德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保护、管控力度;投入800多万元,完成尾林窑、内坂窑、梅岭窑以及生产作坊区等已发掘遗址的保护棚建设;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屈斗宫窑址、尾林-内坂窑址主入口和窑址的监控、红外线等安防设施建设,将遗产点监控接入公安视频共享平台,不断提升德化窑址世界遗产实时监控能力。
     

     

      

     

      二

      

     

      用好世遗“名片”

      让文物“活”起来

      

     

     

      

     

      德化窑址纳入世遗点后,无疑为德化增添了一张亮眼的旅游名片,这时候“躺”在博物馆里文物要如何为当地文旅产业赋能?德化给出的答案是:完善现场展示,让文物“活起来”。

      

    据悉,近年来,德化建成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宋元德化窑展示馆以及2座非国有博物馆。其中,宋元德化窑展示馆作为遗产点专题展馆,采用实物、图版、视频等手段,展示德化窑的陶瓷生产工艺、艺术特征、贸易状况及其人文内涵,阐明德化窑遗产要素,体现德化窑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输出能力,以及构架起的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和影响。
     

     

      

     

      图片

    位于屈斗宫旁的宋元德化窑展示馆。

     

      文物“活”了,旅游“火”了。

      

    过去一年来,德化把瓷旅融合作为最大的热点、卖点和亮点,发挥全球首个陶瓷窑址类世界遗产品牌效应,持续做大“遗产+旅游”文章,突出陶瓷文化历史资源,活化利用世界遗产金字招牌,通过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文创植入等形式,联动遗产点周边陶瓷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以世遗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的一日游、二日游陶瓷文化精品路线,培育“世界遗产地·德化百馆游”陶瓷文化旅游品牌。
     

     

      

     

      图片

     

      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德化瓷器。李宏图 摄

      2021年,德化县完成旅游收入64亿元,是2012年的3.1倍。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德化县仍实现旅游收入44.6亿元,占年度目标70亿元的63.7%。

      

    往事越千年,而文物保护却始终“在路上”。
     

     

      

     

      图片

    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吸引众多客商前来采购
     

     

      

    下一步,德化县将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展示与利用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世遗“后半篇”文章,力争把蕴藏在德化窑遗址中的陶瓷故事挖掘好、梳理好、阐释好,进一步提升“德化窑”文化品牌,擦亮德化窑址世界遗产名片,赓续海丝文明,续写“千年瓷都”新时代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