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形胜——戴云山
时间:2012-11-09 10:15 浏览量:

    戴云山,这个山名多么诱人。提起它,使人就联想起它那“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高大形象。它那容纳万千景物的宽阔胸怀,那变幻无穷的山光云色,那“高”、“大”“美”的雄姿以及丰富多样的资源,令人仰慕和神往!

    千山万壑的发源地

    翻开中国地形图,戴云山就醒目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它像一条巨龙蜿蜒卧伏在福建省中部地带,斜跨三明、莆田、泉州三市和龙溪地区,主要分布在尤溪县至安溪县境内,北东——南西向,海拔700~1500米,长约300公里,宽约280公里。戴云山主峰戴云峰——大戴云,海拔1856米,位于德化县中部偏西,北纬25°40’,东经118°ll’。还有拔海1713米的小戴云和海拔1660米以上的中尖山、白鹿贡、莲花池贡、牛皮尖山、大格贡等六座山峰,高插云天,是我省中部最高山峰,素称“闽中屋脊”,这一点也不过分。历代不少文人为它的高峻而陶醉,赋诗赞颂;“竞说无山高戴云,山光云气两氤氲,步云直向山头望,天外云山让几分”(清·郭谁举), “戴云高出万山巅,四面无山可与连,呼吸崔嵬通帝座,逍遥 净尘烟,灵锺郡邑跨名胜,秀毓人文映壁躔,直陟峰头舒望眼,朗吟声彻九重天”(清·方今泰)。由于它的高峻,周围群山都如匍匐膜拜于其下。戴云山向四周延伸,构成绵延闽中各县的山脉,戴云山水系呈叶脉状向四面辐射。形成纵横交错的闽江、晋江、九龙江等流域的许多干、支流。唐代僧人知亮在咏戴云山莲花池一诗中曾写道:“戴云山顶自白云齐,透顶方知世界低,异草奇花人不识,一池分作九条
    溪。”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嶂谷发育良好,如在德化县猛虎格附近,河谷深切达400米左右,谷宽不过百余米,两岸坡度均在50°以上。深谷陡壁,具有鲜明的山地特色。

    戴云山的山山水水,哺育着闽中的英雄儿女。历代以来,多少豪杰为了捍卫它,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如苏十万、陈蔚等农民领袖的抗元民族压迫的斗争,明代的抗倭侵略,清代响应太平天国的林俊起义,反对清王朝的陈拱起义和辛亥革命的苏  起义,都在戴云山区爆发。戴云山区也是闽中革命根据地之一。1947年,闽中特委组织“爱国游击队戴云纵队”,在这里与国民党展开了浴血的战斗,表现了高度的英雄气概,其光辉事迹象巍巍的戴云山永留后世。

    不尽的风光不朽的胜迹

    戴云峰“一柱撑空”,因高出云表,常被云雾所盖,因而得名;又因往年顶峰常有积雪,故又名迎雪山,它那庄严肃穆、浑厚沉稳的风度和幽幻神奇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有人曾以“戴云”和“迎雪”为题,作了以下联句:

    云去山青,云住山白,有色相无色相,总归本来面目;

    雪凝栋积,雪霁栋空,未消融已消融,从此参透玄机。

    云戴未开,谁知此中乾坤大;

    雪迎已化,自觉这里日月长。

    这里生动地概括了戴云山诡谲奇趣的山光云色。这里的云雾变幻万千,空中水气往往凝结成那棉絮般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随风飘荡。雾重之时,游人如入虚无之境,如登缥缈仙阙。雾轻之时,一切景物如丽人罩上轻薄的纱幕,给人以朦胧的美感,妙趣横生;每当晴爽天气,云雾消散,阳光映照群山,碧空如洗,万木苍翠,山花烂漫,景色更为宜人,身临其境,顿觉心旷神怡。

    戴云山年平均气温约12℃,但由于相对高度差别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即使盛夏,山顶仍然寒气袭人,山巅冬多霜雪。每逢霜雪铺山,戴云一变而为琉璃世界,万树枝头缀满银花,翠绿针松结成晶亮的冰稜,太阳出来,宛如玉龙起舞银鳞闪光,这又是一个天然美景。

    戴云山的开发历史悠久。史载,远在南北朝,就有僧人到此开发。唐时,泉州开元寺僧袒膊(名知亮),仰慕戴云山锺灵毓秀,常自言日:“身在紫云,显在戴云”。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他逝世后,徒弟将他的遗体运往戴云山塑像祀奉。后其师慈感亦在戴云寺坐化。二僧被推崇为戴云寺的始祖。戴云寺,始建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历代都维修,殿宇宏大,1961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戴云景色秀丽,堆砌的奇石,使人神移目迷,叹为观止!明代曾有人把戴云山的风光景物概括为“戴云秋   、”“迎雪春湖”、“一柱撑空、”“七里盘谷、”“六朝真僧、”“石帽顶冠、”“凤髻 通玄”、“涧畔石舟”、“天池   雪”,“石壁悬松”、“云中石厂”、“天外线泉”,“山西石鼓”、“岩东石钟”等十六胜景,这些揭示了景物特征并赋予了神话色彩。

    戴云山还有秦代的“尼姑   ”,“佛室”,唐代“祖师墓”,六朝“圣僧墓”,历代“和尚墓”和建于南宋淳祐十年的尖岭石桥,以及大小险等古代炼银遗址。

    戴云寺后,群峰嵯峨,巨石倚天,绵亘如城。巨石有如钟鼓。中部一泉悬流,每当雨季,山泉飞泻,鸣珠溅玉。石钟前一巨石形如鲤鱼,昂首翘尾,势欲撞钟。不远处,两巨石对峙路旁,状如旗杆。石鲤的鲤背、鲤尾和旗杆顶端均已被雷电击毁。传为鲤鱼敲钟扰乱清幽静谧的仙界,旗杆则因互相妒忌,争夺高低,它们惹怒了“天廷”,被“雷神”所惩罚。

    春深时节,七里盘谷周围群峦叠翠,中部峪地芳草如茵,山花点缀其间,是天然的好牧场。山顶泉流如挂珠帘,令人赏心悦目。昔日宽阔的莲花池现已变成沼泽地,池面如地瓜畦,曲曲弯弯,高低起伏,传为仙人鞭牛犁耕痕迹,人步其上,欲浮欲沉,别有情趣。

    丰富的自然资源

    戴云山资源充足,植被丰富。稀有的禽兽,丰富的矿藏,珍贵的药材,充沛的水力资源,构成一座天然宝库。史载:山上七里洋一带“异鸟间关,猕猴成群,见人无畏避”。本世纪五十年代,七里洋周围,胸径二人合抱的台湾松非常茂盛,曾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起了重要的怍用。现森林资源仍很丰富,是福建省重要林区之一。1985年5月16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直属德化县人民政府领导。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建立在以戴云山主峰为中心(包括九仙山)的上涌、赤水、大铭、雷峰四个乡境内,总面积145957亩,约占德化县总面积的1/23,是福建省目前已建立的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戴云山丰富的资源和地质构造、气候、土壤息息相关。德化县的地质构造,属于浙闽活化古陆台。自古生代末期以来,多次的造山运动,形成戴云山中部高,四周低,山脉连绵起状,山势陡峭的地貌,高差悬殊达1100多米。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地势较高,一般都属900米以上的中山地,山体坡度都在40°~60°之间。除七里洋、莲花池、后宅村以及赤水至上涌公路沿线一带地势较为平缓和宽阔外,其余都是山峰绵亘。由于地质、地貌的复杂多样,就给丰富多样的资源提供了条件。

    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山地垂直气候明显,又具有北亚热带和南温带某些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2°~17°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7℃至—13℃,极端最高气温大部份地区不超过35℃。其≥l0℃积温3200℃~5200℃,期间日数195~240天,与长江流域到黄河下游以南广大地区相当。但戴云山区夏冬两季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又不同于上述地区。夏季凉爽,冬季无严寒;潮湿多雨,雾日多,日照少,山地气候景观突出。常年降水量1700~2000毫米,南侧多于北侧。从降水的年内分配看,又具有季风气候所固有的冬干夏湿的特点,一般3~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水热同期,年相对湿度一般要高出80%,这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

    戴云山区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带,存在着一深厚的逆温层。使得戴云山区最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趋缓,形成“暖带”。这一特点对于造林树种的选择有利。同时,对于研究现有林的群落组成、发生与发展也有帮助。

    风力。戴云山海拔1400米处,风力急剧增强。在界线以上,由于风强缘故,致使树木折损严重,基本矮化或树冠不整,此现象在海拔1500米以上更为突出。但在背风处直到海拔1600米,尚可看到保持着完整树冠的林木,如青罔栎、华南厚皮香等阔叶树种生长良好。

    土壤。因山体大部份是火山喷发的凝灰岩,所以九仙山有少数花岗岩体球状风化;花岗岩侵入体和超基性的岩脉在个别地段也有裸露,基岩坚硬。又因为地势差异和植被的影响,故自下而上表现出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和山地草甸土的垂直分布规律。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丘和村落附近坡耕地多数为红壤;海拔1000~1350米的地带植被复盖较好,多数为黄红壤、黄壤,土层厚度一般在40厘米以上;海拔1350~1700米多数为山地草甸土;海拔1700米以上的平缓山坡也有零星薄层草甸土分布。林内枯枝落叶层中等,AO层分解较彻底,A层、B层质地疏松,有利林木生长。土层层次过渡明显,其肥力除少数山脊外,火都可达到l~2级。保护区内地下还埋藏着无烟煤、高岭土、黄铁矿、铁、铜、银、金和稀有金属等矿物。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据1985年7、8月普查:1、野生脊椎动物有45科93种。这里属国家保护的动物有:一类保护动物髓羚(苏门羚)、云豹(龟纹豹); 二类保护动物猕猴(山猴)、穿山甲、水獭、毛冠鹿、白鹇;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豹猫、猛禽(白腹山雕、鸺鹠等);属省级保护的动物有:棘胸蛙、大头平胸龟、棕鼯鼠等。2、昆虫类。初步采集到14个目,66个科,123种。3、保护区内植物经普查共有维管束植物145个科393属58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2科33属44种;裸子植物6科9属10种,被子植物117科351属526种。按植物性状以乔木、灌木、草本来分,大约分别为152种,180种和248种。其中珍稀树种有鹅掌楸、福建柏、油杉,黄檀等,属国家二三类保护的树种。其他乡土珍贵树种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黄山松、百日青、戴云栎、阔瓣白兰花、术荚红豆树、建宁椴等。此外尚有名贵药材、花卉,如黄连(属国家三类保护的珍稀植物)、瑞香、金线莲、银线莲、七叶一枝花、石香薷、寸香薷、火血藤、卷丹、球兰、石仙桃、观音竹、方竹、山含笑、多种兰花、杜鹃花、山茶花等。最多为蔷薇科33种,禾本科28种,菊科26种,壳斗科20种,杜鹃花科l9种,山茶科18种,樟科16种。植被区划说,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属于南亚热带照叶林区。由于长期人为干扰破坏,原始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而代之以次生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等。但常绿阔叶林在保护区内仍占有较大优势。在常绿阔叶林的乔术树种中,以壳斗科的甜槠、罗浮栲,米槠、南岭石栎,硬斗柯;山茶科的木荷、毛药红淡、厚皮香、梨茶;金缕梅科的阿丁枫,蚊母树以及其他科属:树参、杜英、红楠、虎皮楠、樟树等为主组成常绿阔叶林,或与杉、松、竹混交,形成针阔混交林、竹阔混交林。在林下灌木中,以杜鹃花属、柃木属、冬青属,以及乌药、黄杞,石斑木等一些种类为主。

    要是进入山体中程高度北侧潮湿的密林里,地下、树上的飞蛭还会缠住你的肌肉不放,吸你的血、使你倍加警惕,倦意全消呢!

    云散雪化迎未来

    戴云山的云和雪,给祖国的山河披上了锦绣、增添了异彩。但在旧社会匪乱期间和大炼钢铁、文革的岁月里给这条闽中脊梁给人为的“云”和“雪”摧残,一些森林被毁,水土流失;悠久的文物遭到破坏,稀有的珍禽走兽得不到保护,面临灭绝的危险。

    随着“云”消“雪”化,戴云山又迎来了春天。省人民政府已把它列为自然保护区。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同时封山育林,加强戴云山基地的建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戴云山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闽中,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和发展旅游事业献出宝贵的一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